管理會計
作業基礎管理會計在新時代的製造環境之下﹐設計一種新的成本管理制度其最主要目的有二﹕(一)財務及業務資訊需能反應作業績效。(二)為改善作業程序,消除資源浪費,執行企業策略,執行企業的營運活動,提供管理者攸關資訓,以利於規劃,管理,控制及執行企業之營運活動。如圖1.
從作業基礎建立管理會計﹐希望能建立一套完整管理會計資訊系統的資料項目﹐設計作業基礎資訊系統模式﹐同時將存貨做一有效的控管﹐有效的運用人力,機器,以及設備等資源﹐訂定合理的產品價格﹐提昇經營效率。

管理會計的目的與功能在於提供有用的資訊供管理者做規劃決策﹐控制,與績效衡量等管理工作。若管理會計無法與企業發展策略相結合﹐則管理會計的功能是殘缺不全,且極為有限的,甚至管理會計人員的功能將被電腦資訊人員所取代。相反的如果管理會計人員能夠將管理會計,與企業策略相結合﹐則不僅對企業策略規劃與管理有莫大的助益﹐且亦使管理會計人員的發展更為廣闊。
傳統成本分攤模式,企業將其組織分為支援部門及生產部門,在進行成本分攤時,基於支援部門作業與產品的製造無直接關連性的假設,先將支援部門成本分攤至生產部門﹐然後再將生產部門所累積的成本歸屬到最終產品.
活動基礎會計的主要依據是活動消耗資源,產品消耗活動;主張按照製造所需的活動來累積產品的成本,及其它財務和營運的資訊。而管理階層不僅要知道成本發生於何處,更要知道其發生的原因。唯有消耗資源的活動減少,成本才能抑減。活動基礎會計成本分攤模式(如圖2)說明如下:(一)建立成本儲庫:進行過程價值分析,將一個企業的生產過程劃分為一系列的基本活動,期使所有的活動皆是必須而有效率的。(二)確認各項活動的成本主導者:辨別造成各項活動的主要因素為何?以做為活動的衡量基礎。(三)成本分攤:將成本儲庫中所搜集的成本資訊加以分析,能直接歸屬至產品者,直接計入產品成本。不能直接歸入者,依各成本主導,計算出各項活動的單位成本。各種產品的成本即可由其所經過的各項活動單位累加而得出. 目前大多數美商公司及國內中信商業銀行均採用此分攤模式。

生產資源

a

成本發生原因



資源成本歸屬

s

資源動因

a a

成本動因

a

作業活動

a

績效衡量指標

a

作業成本歸屬

s

作業動因(工作時數)

a

成本標的



圖.1管理會計制度架構

耗用之資源,以金額衡量,即所耗用之成本

a

進行之作業即生產或提供勞務所須執行之作業或活動

a

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之勞務,透過構成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之作業或活動,將其所耗用之成本歸屬至特定之產品或活動

a

產品成本

圖.2 活動基礎會計模式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zwbpztedns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